每当我们可爱的宝宝生病或不适时,做父母的我们都非常担心。不知该怎么做才好,选择打针吧,担心副作用,选择吃药吧,小孩觉得难吃,又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都不知所措。别担心!小儿推拿可以帮您排忧解难:不打针、不吃药就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什么是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以各种推拿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是祖国医学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推拿不会让您的孩子产生像打针、吃药那样产生不良反应及抗药耐药,甚至以后病无药医的担忧。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诊断正确,并采用辨证等方法来选用恰当穴位和手法,加上耐心细致地规范操作。对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就能达到显著的疗效。对于体弱多病小孩用小儿推拿,还可以起到保健防病作用。
适用对象小儿推拿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年龄越小推拿效果越好。9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对要长一些。可以配合一些成人的手法一起推拿。
治疗范围1、常见病:感冒、发热、腹痛、腹泄、咳嗽、哮喘、肺炎、呕吐、厌食、疳积、惊风等;2、时行病:夏季热、痢疾、顿咳、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3、小儿杂病:遗尿、夜啼、汗症、脱肛、便秘、产后小儿麻痹、臀肌挛缩、小儿肌性斜颈、小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保健效果小儿推拿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是现代人比较推崇的绿色疗法。对于体弱多病小孩用小儿推拿能起到保健防病作用,如促进小儿消化系统,增强其食欲强壮体质,达到预防保健的功效。这是许多药物不可及的。小儿推拿还可使小儿的生长明显增快,免疫力增强。对矮身材小儿的推拿研究发现,推拿可明显促进小儿长高。另外对于小儿的睡眠质量也有所帮助,还可使其饮食习惯趋于健康,疾病得以减少。科学研究表明:推拿可以使按摩后的儿童脑部注意力发生变化,脑内血清素和多巴胺分泌增多,间接的影响小儿的智力,记忆力。从而达到增强小儿智力,记忆力的作用。
禁忌证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如下: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拿疗法应由专业医师执行,且必要时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
医院小儿推拿疗法源于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以下是刘氏小儿推拿疗法简介
刘氏小儿推拿起源于清朝宫廷御医,历经六代传承发展至今。刘氏小儿推拿第四代继承人刘开运先生,创立了“刘氏小儿推拿”流派。其理论体系独具特色。
学术思想----归经施治,推经治脏。
刘氏小儿推拿核心理论是“推五经”,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小儿特定穴,从拇指到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根据脏腑相关、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在归经施治的基础下,详辨五脏病候寒热虚实,巧选五经穴配伍组合,施以特定补泄手法适度治疗次数与疗程,可对五脏系统进行调控。
手法特点----十大手法,创新复式
在手法上,以推揉为主,拿按为次,兼以摩、运、搓、摇、掐、捏,被称为“刘氏十大手法”,推法是该流派的主要手法,功能特点是推以通之。其创新复式手法,按部位复式手法分有推胸法、推腹法;按功效复式手法:退热手法(一)、退热手法(二)、退热手法(三)。
取穴特点----以推代药,重视配伍
刘氏小儿推拿形成了独立的取穴配伍体系,一是取穴强调少而精;二是取穴首选五经穴;三是经验有效穴;四是有固定习惯用穴即常例穴;从而形成以常例穴、五经穴、经验配穴的取穴配伍体系。
治疗特点----推药结合,善用苗药
刘老还善用苗药配合推拿治疗小儿特殊疾病,且一药一方用于专病治疗。在苗药的用量上也颇具特色,主要采用手抓眼看相结合,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年龄大小,采用二指抓、三指抓、四指抓、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