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病因

母婴多关爱,赶走新妈的产后抑郁

“新妈妈”的苦恼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当家人还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时,“新妈妈”玲玲却变得不爱说话、不想见人;无缘由地发脾气;目光呆滞、哭泣、莫名忧郁;对人越来越苛刻,总觉得别人“脏”,对什么都不满意,要求任何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洗手、消毒……

“分解”产后抑郁

1.产后抑郁症是什么

从玲玲目前的情况看,她很可能患上了产后抑郁症。有研究发现,约有80%的“新妈妈”会出现产后忧郁的状态,这个状态一般从产后2~3天开始有所表现,产妇的情绪会变得急躁、易怒、疲惫、紧张等,如果这些状态持续2周以上仍不消除,极可能会“演变”成产后抑郁症(也叫做产后忧郁症)。产后忧郁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燥、时常想哭泣、依赖、焦虑、恐惧、疲倦、易怒、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身和新生儿的健康过度担忧等症状。

2.如何预防和赶走产后抑郁症

虽然产后抑郁易发生反复,但患了此症的“新妈妈”也毋需太过紧张,只要对症治疗,积极面对,还是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做个靓丽妈妈的。

提前进行技能学习。很多“新妈妈”在面对新生儿时会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照料孩子,进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因此,笔者认为,准妈妈在孕期阶段应该提前学习相关课程,比如参加孕妇学习班,或是多与有经验的朋友交流沟通,学习分娩、哺乳、育婴等相关知识,从而减轻对分娩、育儿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避免孩子出生后的手足无措。

保证充足睡眠。鉴于新生儿及产妇产后的生理特点,“新妈妈”常感到身心疲惫。而疲劳和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因此,产妇应尽量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此外,当宝宝睡觉时,产妇最好跟着一起睡觉,做到与宝宝同步。

快速转换自身角色。有了宝宝后,“新妈妈”应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融入到母亲的角色中。这需要“新妈妈”做到:第一,多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多赞美自己的孩子,培养亲昵感;第二,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这不仅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利于建立母婴之间的依赖关系。

家人陪同,多给予产妇关爱。当新生儿降临,家人,特别是“新爸爸”不应该只关心孩子,而忽略了“新妈妈”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作为家人,最好能给“新妈妈”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居住环境,保证“新妈妈”能好好休息;作为丈夫,应主动承担一部分照顾婴儿的工作,协调好婆媳间的关系,并尽可能地陪在妻子身边,多与妻子沟通,耐心倾听妻子的“唠叨”,帮助妻子适应母亲的角色;作为长辈,要摒弃对婴儿性别的歧视及一些守旧观念,尽量做好后勤保障,多关心、理解产妇,让她焦虑不安的心情得到缓解。

需要提醒的是,当“新妈妈”发现自己有上述产后抑郁的表现时,应主动求助,多与家人、朋友倾诉。此外,产妇“月子”坐完后,要逐渐恢复社交活动,适度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就能赶走产后抑郁的阴霾,当个欢喜“新妈妈”了!

※温馨提示※

如果通过上述方式,产妇仍存在产后抑郁的表现,尤其是持续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的,请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by/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