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诊断是大势所趋
链接全球创新医疗
文|李盈
最近,学界和业界掀起了一股「声音诊断」的热潮,只要利用你的声音,就能判断出你是否患有疾病。诊断的范围大到令人瞠目结舌--从抑郁症到心脑血管疾病,只要有声音,就没有检测不了的疾病。
这听起来好像和中医的「望闻问切」的「闻」很相似--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但这里所说的「声音诊断」可不是医生去听你的声音看病,而是「机器」去听你的声音来诊断疾病。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手机里下个APP就行了。
下载个APP说几句话就能看病?这可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你的健康都和你发出声音息息相关。如果你身体或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那么你的声音可能会变得纤细,或说话带有鼻音,或者言语更加粗暴,又或者发出声音会伴随着人耳难以区分的「颤抖」。[1]
对于人类来讲,仅说一个简单词语就需要大脑中多个神经回路中进行复杂协调、对呼吸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掌握好肌肉骨骼系统各个部分的激活时间,这样才能控制整个声道的发音清晰度。一旦身体出现了疾病,那么对于人类普遍相似的非语言特征来讲,疾病的特异性干扰会对某个系统或多个系统会产生细微的、难以察觉、但具有特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可以利用机器来进行分析计算的。
虽然在目前,声音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下,但大量的科学家和企业涌入这个领域则表明一件事:声音诊断是一场不能输掉的比赛。
IBM正在组建一支学术研究人员队伍来「训练」沃森机器人,想让沃森从人们的语音模式来判断未来患上精神失常的可能性。柏林的一家公司AudioProfiling正在利用声音诊断小儿多动症(ADHD)。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NICTA)同样也在研究利用语音来诊断精神疾病。波士顿的一家公司,Cogito,为美国军人退伍事业部研发了一款APP,能够利用声音监测人的情绪状况,这款APP能诊断抑郁症和双相型障碍(bipolardisorder)。
甚至连美国军方对声音诊断也十分感兴趣:今年6月份,美国军方和MIT的林肯实验室(MITLincolnLaboratory)合作,其目的是要研发出一款能够通过FDA审批、检测脑损伤的设备。
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的是一家初创公司--SondeHealth
SondeHealth,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创业公司,今年6月28日成立,致力于利用声音来监测和诊断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目前获得PureTech公司的风险投资。
SondeHealth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能在这场激烈厮杀市场站稳脚跟,靠的是过硬的技术--年6月28日,SondeHealth宣布它对健康监测音频分析技术(healthmonitoringaudioanalysistechnology)独占许可证。
MIT林肯实验室
这项令人眼红的技术诞生在麻省理工的林肯实验室(就是上文中与美国军方合作的实验室),是ThomasQuatieri博士带领的HUMANLANGUAGETECHNOLOGY团队研发出来的。这项发明获得了Audio/VisualEmotionChallenge(AVEC)下治疗抑郁症的大奖--从简短讲话的样本中识别抑郁症并估计症状的严重程度中这项技术表现出了最佳的准确性。[2]在试点研究中,这项技术也展现出了它具有检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脑震荡、认知障碍和帕金森病并客观测量症状的能力。
ThomasQuatieri博士
SondeHealth声音诊断的蓝图是:利用人们现有设备研发一款APP来监测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对病人的朗读内容进行音频剪辑,在不记录说话内容的情况下对病人的声音特征进行提取。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JimHarper说:「这么做的目的是利用人们已有的设备对人们的健康随时随地进行监测」。
SondeHealth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JimHarper
「说话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Harper说,「说话需要大脑相应的肌骨系统、呼吸系统区域之间极其复杂的协调。正常时说话的停顿,包括停顿时间长短不同、音调音色的变化都会导致说话声音的混乱。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出用户潜在的健康问题、正在恶化的疾病、甚至是存在自杀的倾向」。
目前Sonde专注于抑郁症、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三大领域,而对于这三大领域来说,远程、被动监测是非常有用的。「这项技术对监测抑郁症很有效」,Harper说。孕妇和产妇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美国政府正在呼吁对这类人群给予更多的白癜风治疗效果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