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谈到精神分裂症,就会马上想到脱了裤子到处跑,或常常骂人、打人,全身污垢的“傻仔”、“神经病”的病人。对这些人难道能进行心理治疗吗?你讲东,他想西,根本是无法对话的。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其实,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多数安静,只是在思维上出现一些无中生有症状,在情绪上与正常人不一样,在行为上也比较“古怪”。除了涉及有关症状,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少方面还是正常的。因此,单纯的服药打针,疗效远远比不上加上心理、社会治疗的效果。
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药物、心理社会治疗,基本痊愈后不但能读完中学、大学,顺利找到工作,找到知心人,成家立业,有的还坚持工作,有所成就,甚至当上小老板,经济上收入丰厚,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其中心理治疗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某女,25岁,6年前因出现无端的紧张、恐惧情绪,无人时耳边常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怀疑同学背后议论她而被我们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要求其父母按时带她看病服药。做父亲的思想不通,认为女儿是“因找不到工作”而“闹情绪”,拒绝治疗。6年后发展到一个人在单车房睡觉,亲人也不理,什么话也不说,只好强行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失去了早期治疗的大好时机。这一例子充分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劝导,应首先包括家人在内的心理劝导,要说服家人承认事实,才能给病人本身进行有效的药物及心理治疗。
有两位初中一年级的小女孩,均因出现幻听(无人在周围时耳边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懒散,疑同学背后议论,不肯上学,成绩明显下降而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心理咨询门诊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复了学习。一女孩祖母是医生,与心理医生合作,症状消失后仍坚持少量药物维持治疗,预防了复发,已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另一女孩母亲却怀疑诊断,同意病人的意见,瞒着心理医生,偷偷叫所谓有名气功师“发功治疗”,该气功师对精神病一窍不通,竟要求患者最少停药3个月,结果这一女孩病情复发、恶化,竟用酒瓶打伤母亲的头部,流血不止,被迫送精神病院治疗。现该女孩虽控制了病情,但至今仍无法上学。这女孩母亲事后后悔极了,说这是“血的教训”。这里,药物对两位女孩都是一样的,但一个由于通过心理咨询,与医生合作,维持服药,继续学习,有精神寄托,病情不但好转,而且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另一个由于母亲的主观、无知,本人亦不肯听医生的劝告,结果病情复发,预后变差。
可见,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不但患者本人和家人不理解,就是一些精神科医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至今仍把心理治疗排斥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之外。
那么,应怎样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心理治疗至少在下列各环节中加以适时应用。
1、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
当诊断患者为精神分裂症时,家人及本人有许多思想顾虑,有许多心理活动。一是不相信诊断;二是害怕此病的严重预后;三是担心能否治好;四是怕别人另眼看待。因此治疗病人,首先要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否则无法治疗患者本人。所以,为了适应家人对诊断的“否认”心理,可以逐步暗示患者患的是一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不治疗,不肯服药,将来有可能发展为精神病。这样,家人及患者易于接受。而对某些家长有思想准备的,可以坦诚相告,但不要在病人面前告知。对于预后,不能过分悲观,也不能过分乐观,强调与医生合作,能较长时间坚持服药,预后是较为理想的。可举一些预后较好的例子,使家人及病人树立起治疗的信心。
2、在治疗中的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发病期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但心理治疗不是可有可无的。医生对病人的热情态度、商量的口气、对病人人格的尊重,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所用药物因人而异,但尽可能应用疗效较好、反应较小的药物,而且药量慢慢增加,使患者易适应而不出现副作用。因此,必要时在用量较大时加些抗副作用的药。因为患者一旦过度镇静而发呆,或出现急性锥体外系反应,如静坐不能、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翻)、扭转痉挛等时,家人及病人会认为“病情加重”,而此后往往拒绝治疗。为此,可私下告知家人,如出现上述症状不用害怕,加用安坦之类药物往往就无事了,使病人能坚持用药。
另方面,病人症状逐渐减轻、心情较好的,医生要及时表扬、鼓励,感到满意,并用语言、语态、动作加以暗示。如“你的症状轻多了,睡觉好了,比我估计的好得快得多!”,“你看,你胖多了,面色也红润多了”。当症状消失,患者自己能按时按量服药时,应给予及时肯定。经过一段维持治疗后,一切症状消失了,可以告知患者,现在开始慢慢减药了,但不要自己减,要按医生的意见减,以防病人或家人减药太快而出现反复。对所用药物,医生最好具体指导家人,什么药是主药,什么是次药,哪种药白天服多少次,什么时候服,晚上服的又何时服,要注意什么问题等,越详细越好,因为病房发的药,往往是1天3次,1天2次,没有具体说明的。有的药有几包是相同的,要告知患者或家人要一包一包服,不要几包一起服。因为由于不懂服药而造成服药过量、产生药物反应的例子已不少。又如对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的安坦,要告知病人最好白天服,如病人不懂,在晚上服则起不到抗药物副作用的作用。
在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中,适当的文娱治疗、工作治疗及体育运动治疗,对病人的精神康复,也起重要的作用。因此,病房有文娱活动室,如桌球室、麻将室、音乐治疗室实属必要。如果有小工厂或小农场进行“工疗”,对患者精神康复亦大有好处,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减少对疾病症状的注意和减少病人的精神残疾。
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来说是心理治疗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在病人康复期可以同家人一起听取医生讲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知道什么情况下是病态心理,对一些疑虑可及时询问医生,得到满意解答,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教会患者家属如何判断病情好转还是开始复发,如何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等。对预防病人复发、促进病人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3、在康复期的心理治疗
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症状消除,恢复了自知力,这时候除药物治疗,特别要加强心理治疗。
这个时期的心理治疗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防止疾病的复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的原因很多,但不坚持服药或误吃了一些“热补”的食物或中药,如鹿茸、狗肉、羊肉等或饮醉了酒、做气功均常引起复发。所以要告诉本人及家人,要求患者做到“三不一坚持”:即不饮酒(啤酒也不要喝)、不做气功、不吃热补的食品、补品,如狗肉、羊肉、鹿茸、白鸽、人参、当归等,坚持服维持量药。用维持量药的时间:第一次患病,维持3~5年;第二次患病,维持5~10年;第三次患病,最好一生服维持量药。
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均表明,家庭成员对病人的不正确态度,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应激可影响病情预后或导致复发。如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对个病程5年以上慢性病例,用多重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18个可能影响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因素,发现家庭照顾占首位。因此,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辅导,要求对病人要热情、诚恳、耐心的态度进行护理,不要过分的批评或采取敌视的态度。学会一些简易的诊治知识,协助医生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治疗或防范措施。教育患者本人以较正确的思维方法,消除对一些事物不正确看法,稳定情绪,克服挫折及困难,培养自信心及上进心。因此,在医院中对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属必要。
(2)防止精神病后抑郁的发生。有些病人康复后,有了自知力,反而开始担心自己一辈子没有前途而自卑,或在学习、工作、社交、婚恋受到挫折时,而产生抑郁情绪,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此时,要鼓励病人在康复基础上恢复学习或工作,但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要与人比,应自己与自己比,要不断肯定及表扬病人回复社会的点滴进步,医生尤其要这样。
如果康复的病人,有正当的恋爱、结婚及生小孩等要求,医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告知不要因失恋而导致病情复发,要先有失败的思想准备,期望值不要太高,婚后要采取节育措施。如女病人要生孩子,则要求病情稳定1~2年以上,孕期前3个月内停药,4个月后病人要继续服少量维持量药,产前要加足一定药量以预防复发。产后人工喂养,防止患者乳汁伤害婴儿。当然,有较明显家族遗传史的病人,应规劝其最好采取绝育手术或实行人工授精(如果女方没有精神病的话)。
事实证明,能够参加一定学习、工作的患者,比单纯在家休养无所事事的患者,病情要稳定得多,而且社会适应能力也强得多,能大大增强其自信心及自尊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亲友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加强,这对于治疗病人、预防患者病情复发及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那种只用生物医学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办法应当改革。
感谢您对此文的 欢迎 ①在文章抬头点击:心理专家黄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