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发性痛经:
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影响疼痛的表达,具有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对月经、疼痛的理解不同,因此其痛经症状及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25岁的女性有42%有痛经,5%痛经较严重以至影响日常活动。15岁的痛经少女更加缺乏自信与自尊,而25岁痛经者较非痛经者成就动机高,进取心强。而且痛经妇女较非痛经妇女更具有传统的女性气质。
情绪因素:抑郁和焦虑是原发性痛经研究最多的两个情绪因素。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因素影响痛觉表达。
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种族、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吸烟、饮酒、运动等都可能与痛经有关。
原发性痛经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前期出现生理、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常于月经来临之前的10天左右发病。
人格情绪因素: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定,有神经质、内向、抑郁焦虑、急躁易怒、自我评价过低、适应能力不良、甚至自杀等心理学特点。具有比较脆弱的人格特点的妇女,对适应环境的变化常存在较大困难并易产生焦虑威胁感。
社会因素: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常因家庭不和睦、工作紧张或不顺心而激发。Coyne认为,当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支持、舒适感消失后,以及已获得的价值观破灭后,容易产生抑郁。
3、围绝经期精神障碍:
女性从出生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为女性更年期。
绝经时各种抑郁症状增加可由社会心理因素解释,如与性角色、婚姻状况、子女问题、工作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压力及失去亲人的痛苦等,而不单纯是生物因素。
4、产后抑郁症:
与产后抑郁症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许多研究认为,在疾病发生前的某些因素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比疾病本身对病人的影响更为重要,这些影响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产后抑郁症是由于妇女对成为一个母亲而产生一系列紧张感不能适应所致。这些紧张的应激源来自经济、婚姻关系、社会和重大的生理变化以及新角色的心理需要等,无论对初产妇或经产妇均如此。详细内容包括额外经济负担,睡眠剥夺,工作量增大,责任增加,孤独感、被迫学习新的生活技能、虚弱感、不能预料的各种工作任务,长时间劳累,得不到丈夫的足够支持,母亲幸福感的不真实或对自已要成为一名好母亲期望过高等。
5、慢性盆腔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一些病人可以找到诸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原因,但许多人仅有微小病理变化或器质性变化,对于这类病人可以从社会-心理方面得到一些解释。慢性盆腔疼痛和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有关。
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疼痛可能是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人格障碍及无明显病理变化及创伤性性经历等造成。
Reiter等对名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研究发现,48%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有创伤性性经历(包括性搔扰、乱伦或强奸等),而对照92人中仅有6.5%具有该经历。研究认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临床实践也表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婚姻不幸福和性功能障碍,尤其是性交疼痛发生率高。
6、不育症:
人格特征:国外对不育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没有专门报道,仅在一些心理测试的文献中涉及到这个问题。Wright()认为不育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不同与其各自的人格发育有关。Barbara()等提出不育男女都有人际关系疏远、焦虑的人格缺陷。张占英等()对不育症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进行Eysenk个性问卷调查发现,男女不育症患者内外倾向分低于对照组,神经质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与同性别健康人群相比,不育症患者偏于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易怒、紧张。不育与人格特征的因果关系目前不清楚。
不育症患者的压力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不育症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烦恼忧伤、焦虑压抑。Domar等对不育症妇女和健康女子进行对照研究显示,不育症妇女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张占英等(年)的研究显示不育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的躯体化,焦虑明显;女性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理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