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
时而美好,
时而令人恐惧。
今天从源头说说依赖
有请温尼克特爷爷
主讲儿童照料中的依赖
婴儿和儿童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照料自己,这一点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依赖的简单事实很容易被人遗忘。
据说孩子长大的故事和这些内容有关:由绝对依赖到依赖程度减轻,再到平稳发展,并向完全独立进行探索。
成熟的儿童或成年人具有一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与各式各样的需要适当混合起来,也与爱混合在一起。在丧失带来哀伤状态时,这种爱愈加明显。
对于敏感的小婴儿来说,可预测感实在很重要在婴儿出生前,我们主要从生理或躯体方面去看婴儿的绝对依赖性。婴儿在子宫里最后几周的生活会影响婴儿的躯体发展,也会有一个空间来产生安全感或不安全感,这取决于还未出生的婴儿的心灵状态。当然,在这一早期阶段,由于大脑未充分发展,这个空间仅能起到有限的作用。母亲的状态以及母亲在怀孕后期是否能将她自己献身于令人害怕、危险而通常值得承受的极大痛苦之中,也会在出生前和出生过程中影响婴儿的意识。
婴儿在他们生命的开端是高度依赖的生物,他们会受到每一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虽然婴儿不能理解我们成人在遇到类似事情时可以理解的东西,但他们还是有经验的。某种程度上,这些经验在他们的记忆系统里累积起来,让婴儿在世界上要么生活得更有信心,要么信心不足,感觉自己犹如浮在海上的软木,是环境的玩物。如果婴儿处在极度的环境缺陷里,他们对未来会有不可预知的感觉。
我们可以用母亲适应婴儿需要的情形来描述婴儿是如何最终建立自己的可预测感的。用言语描述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和棘手的,事实上,当母亲投身到照料婴儿中,她就能很好或者足够好地适应婴儿的需要。这不是能通过努力尝试或研究书本而做到的,大多数母亲在九个月孕期结束时,会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状态中:在这个状态里,她们就那么自然地适应了婴儿这一中心人物,而且她们还知道婴儿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有些母亲在生第一个孩子时没有达到这一状态,有些母亲则是与以前的孩子一起达到过这个状态,而和现在这个婴儿却不能一起达到这个状态。这些事情别人无法帮忙。无人能被期待必须总是成功。当母亲不能和某个婴儿一起及时达到这一状态时,通常有人可以满足婴儿所需,或许是孩子的父亲,或许是祖母,或许是阿姨。但总的来说,加入环境让母亲本人感到相当安全,而后(可能在被婴儿拒绝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母亲并不需要了解每件事情,她就能知道怎么适应婴儿的需要了。当母亲还是婴儿时,她刚好也有这些相同的需要。她不记得这些了,但这些经验从来都不曾被遗忘,而且通过高度敏感的、使母亲能适应真实需要的个人化的理解,母亲满足了新生儿的依赖。
具体来说小婴儿的依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理论知识并不是必须的,几百万年来,母亲们一只愉悦地做着这些,而且令人满意。假如对某个理论的理解可以用来补充自然的东西,那当然更好,尤其是母亲需要保卫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本来她做得好好的)。当然,母亲也会犯错。自愿助人者,包括那些能满足急救需要的医生和护士,也不可能像母亲那样了解婴儿的即刻需要是什么,他们也不可能像母亲那样适应婴儿的这些需要。
这些需要并不只是周期性的饥饿,它们可能以任何一种可能的形式呈现。如果要我举例的话,我会说抱歉,因为我不希望大家误以为除了诗人以外,还有别的什么人也能用语言表达这样的具有无限可变性的东西。不过,下面几点可能会有助于大家了解婴儿处在依赖状态时,他们的需要看起来像什么。
首先,婴儿有躯体上的需要。婴儿可能需要被抱起,再放下来换另一边躺。或许婴儿需要更暖和点,或被包裹得少些,好让皮肤呼吸渗出的水分可以蒸发掉。或者敏感的皮肤需要一个更柔软的接触,例如羊毛。或者哪里痛了,也许是绞痛,并且有那么几分钟婴儿需要被竖抱,靠着大人的肩膀。喂养当然也属于躯体需要。
在这份清单里,保护婴儿避免严重困扰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有低空飞行的飞机,不要打翻婴儿的童床,不要让太阳直射婴儿的眼睛。
其次,婴儿有一些很微妙的需要,这些需要只可能借助人类交往得到满足。婴儿或许需要参与母亲的呼吸节奏,或许需要聆听或感受成人的心跳,或许需要闻闻母亲或父亲的味道,或许需要听一些可以表示环境活力和生命的声音,或许需要色彩和活动。这样,当婴儿太年幼或不成熟而不能承担生命的全部责任时,就可以不用被迫只依靠他自身的资源了。
在这些需要背后的事实是:婴儿容易有非常严重的焦虑,这可以想象。假如婴儿在没有熟悉的人可以交流的环境下待得太久(数小时或数分钟),他们就会有很糟糕的体验。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些词语来描述,如:变成碎片,永远坠落,快死了,正在失去对重建交流的所有残余的希望……
大多数婴儿从未经历过这些体验就度过了早期的依赖阶段,这是一个重要事实。他们能这样度过是因为,他们的依赖被辨认出来,基本需要也得到了满足,母亲或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让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应了婴儿的这些需要。
有了好的照料,这些糟糕的感受变成了好的体验,这些好的体验叠加起来成为婴儿对人和世界的总体信任,这令人鼓舞。举个例子,在好的照料下,婴儿“变成碎片”的体验慢慢修正为放松和宁静的感觉;“永远坠落”的体验修正为被搂抱着,以及被搂抱着移动而产生的兴奋和快乐;“快死了”的体验修正为活着的愉悦和意识;当依赖持续得到满足,对所期待的关系的丧失感修正为一种确信感:婴儿确信哪怕他独自一人待着,也会被人照料。
满足才能更好地发展,而不是挫折使人进步多数婴儿得到足够好的照料,更妙的是,在婴儿愿意认识和信任其他人之前,他们是被一个固定的人持续不断地照料着,而这些婴儿愿意认识和信任的其他人也是用这种方式感受到爱并使自己成为可靠和有适应性的人。
在这种被满足过的依赖体验的基础上,或早或晚地,婴儿开始能够回应母亲以及环境必定会对婴儿提出的要求。
相比之下,因为依赖是一个事实,所以有一定比例的婴儿经历了环境失败,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损害可能很难被修复。好的情况下,婴儿长大后,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灾难性记忆进行埋葬,并为了避免再一次体验这样的痛苦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生活。
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儿童作为人的发展被永久歪曲,以致人格发生畸形,或性格扭曲。有些症状可能只是淘气,有些人认为惩罚或矫正性训练能治愈这样的症状,于是孩子就饱受痛苦,而实际上这些症状来源于环境失败中根深蒂固的事实。再或者,孩子被症状过度困扰,以致被诊断为精神病而给予精神病的治疗,但其实那本来是可以预防的。
我们思考的这些非常严肃的问题中稳定的要素是:大多数情况下婴儿并没有这样受苦,他们安然度过这一阶段,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营造一个包围自己的堡垒来挡住那些其实是居住在堡垒内的敌人。
就大多数婴儿来说,他们被母亲、双亲和整个家庭需要和珍爱,这一事实提供的条件使每个孩子在其中都能发展成一个个体,不仅是遵循着遗传天赋的方向而实现他或者她自身的命运(就外部现实容许而言),而且也乐于认同环境中的其他人、动物和物体,认同社会以及社会永恒的自体组织。
为什么这些事情通常都可以发生呢?这是因为,最初的、绝望的、逐渐朝向独立性探索的依赖被人类所接受。人类毫无怨言地适应正在成长中的个体的需要,因为天然的归属感,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爱。
摘自《婴儿与母亲》
编辑黄思思
有空来留言板玩玩标题呗
享受依赖,基于个体的完整与对客体的确信
害怕依赖,源于缺少自己也没有恒定的客体
唤醒式养育,做宝宝的恰好客体
让他依赖,也享受被温软地依赖
从
唤醒妈妈的本能,唤醒爸爸的功能
开启
3+1位唤醒师的专业与专注
VIP级
最贴近妈妈的男人,伍罡
最了解孩子的妈妈,张聪
最能读懂夫妻之道的,马阁蔓
超级VIP级
以上+
最擅长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曾奇峰
她们唤醒母性
他们唤醒父性
时间安排
VIP会员
半年元
超级VIP会员
半年元
并享独家支持
?
原价元的
只愿更多妈妈懂一点精神分析
?
妈妈报名爸爸可一起参与
只收取一人会费
只愿更多爸爸入门再简单一点
了解更多
扫码添加
美丽的小助6
已加小助4的亲无需重复添加小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