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病因

健康抑郁症,你可能不知道的误区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94936.html
抑郁症发展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该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

误区一:重度抑郁才会自杀

  “老师,我有个想法,觉得有些不对,想和您说说。”高一学生琳琳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微笑着:“老师,我想跳楼。”心理老师心里一惊,但还是很平和地问:“说说看,是怎么想的?”琳琳依然微笑着,“我觉得跳楼就可以解脱了,就没有什么烦恼了。现在,我也说不清有什么具体的烦恼,但就是想从楼上跳下去。刚才我走到了实验楼的最高层,就想跳下去。在跨出去之前,我注意到楼下有一些大树。我想如果掉在树上,可能就死不了,还会被树枝划伤,样子可能很难看,所以就没跳。”

  心理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稍事安抚后,立即联系了琳琳的班主任和家长,并建议家长尽快带她到《医院》医院就诊。琳琳在家长的陪同下,医院。经过问诊及心理测评后,医生给出了一个初步诊断——抑郁发作,于是建议她住院治疗。

  现在,像琳琳这样,患有抑郁的青少年并不少见。其中一部分患者,就有过轻生的想法,有的甚至出现过自杀的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

  学习压力: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升学、中考、高考、考研,不停的考试。特别是步入青春期后,感情因素、生活压力、虚拟网络等,让很多学生患上抑郁症。

  虚拟网络:很多青少年深陷网络,一旦重新回到现实就会出现严重的悲观厌世,心境低落等抑郁症状,伴随头痛、消化不良、便秘、不明疼痛、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等现象。

  经济压力: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同学之间相互攀比,很容易让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导致抑郁症出现。

  情感纠葛:现在的早恋已经从大学发展到中学,甚至小学。而速食爱情更是让诸多感情经验不足的学生倍受伤害,一旦感情出现变故,极易诱发抑郁症。

  心理脆弱: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精神需求的给予,导致学生心理脆弱,无法和家长、老师、同学等正常沟通,稍遇挫折就容易诱发抑郁症,走上极端之路。

2

误区二:抑郁会导致自杀,焦虑不会

  阿芳是个年轻的妈妈,已经有了个7岁的女儿,去年又生了个儿子。儿女双全,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阿芳却觉得压力很大。大的孩子上小学了,小的孩子还在吃奶,阿芳总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孩子,担心大孩子成绩不好,担心帮着照看孩子的父亲会累病了。后来,阿芳在朋友的建议下去看了医生,被诊断为产后抑郁。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物,却忽略了阿芳的焦虑情绪。

  阿芳服药一段时间后,抑郁确实有所减轻,但焦虑依然很明显。她心里总是惴惴不安,总是担心一些可怕的事情会发生。悲剧最后还是发生了,阿芳因不想再忍受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情,在厨房自缢身亡。

  事实上,抑郁和焦虑常常相伴出现。特别是一些严重的抑郁,出现焦虑的可能性更大。抑郁是一种持续低落的心境,表现为情绪低落,感觉委屈、难过、痛苦等;而焦虑则是一种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的心情,轻则坐卧不宁、手足无措,重则产生大难临头的危急感。而且,焦虑症患者的主观体验非常敏锐和强烈,不仅会体验到七上八下、百爪挠心的感觉,还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手脚冰凉等感觉。这种感觉非常折磨人,有的患者因忍受不了而像阿芳那样选择自杀。如果说,抑郁是自杀的元凶,那么焦虑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帮凶。

3

误区三:“心病”有心理治疗就够了

  小萍是个跨国公司的白领,一年前被诊断为抑郁症。但她听说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副作用都很大,怕吃了会变傻,或者产生药物依赖,于是找了位心理医生专门做心理治疗。尽管治疗称得上系统、专业,却未能取得如期的效果。一年后,小萍的抑郁更重了,还出现了轻生的想法。此时,心理医生不得不联系家属,建议其住院治疗。

  有些人有这样一个逻辑:既然得了心理疾病,那就需要心理治疗了,心病还须“心药”医嘛,干吗要吃药呢?

  其实,抑郁症虽然说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在本质上是有生物学改变的,比如脑内某些化学物质浓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通常需要药物干预。目前,精神科的很多药物都已更新换代,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也大为减轻,疗效大多比较可靠。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名人经过治疗之后,依然活跃在自己的舞台上。而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主要是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模式,进而可以减轻抑郁。对于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不仅是首选,也是必须的。如果这类患者坚持只做心理治疗而拒绝药物治疗,那么出现自杀观念甚至是自杀行为的风险则大大增加。一念之差,就可能阴阳两隔了。

  自杀与抑郁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能够将抑郁症很好地加以识别、控制和处理,就为预防自杀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友情链接:

  医院医生提醒您,如果发现自己患上抑郁症,伴有抑郁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那么,一定要要及时接受抗抑郁治疗,否则可能酿成不良后果。

年↓时尚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by/1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