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俏皮话说:“急惊风遇着了慢郎中”,常用来调侃一些快慢不和谐的情境。网上有一些我认为是差强人意的解释,我不愿引用。按照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它的意思是说,在遇到需要人全力以赴、紧急应对的事情时,负责处理这种事情的人是个慢性子,并没有像人们预计或期待的那样紧急应对,甚至都未必全力以赴。我偶然间想起这句俏皮话,并以此作本文标题的原因是,它似乎比较贴切地描述了精神科病人就诊时的病情、心情和精神科医生诊治病人的行为,尤其是在病人家属或非专业人士的眼里大概如此。而且,在患者一方有“急惊风遇着慢郎中”认知的情况下,若医生一方未能正确解释和处理,还可能引起医患关系矛盾与冲突。
我在此处用“急惊风”来比喻精神科疾病至少来自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患者自身及其亲属们以焦虑为主的不良情绪,急需在专业人士给予释放和处理。其二是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对其本人及其亲属的漫长时间的折磨造成的不良情绪及相应后果,也急需在专业人士处得到抚慰和解决。所以,他们的“急”,是在情理之中,精神科医生普遍能够正确理解这种急的状态。只是,医生对这种“急”的状态的理解和做出的反应,能否被这些患了“急”病的病人和亲属正确理解,对病人随后的遵医嘱行为和形成的医患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因为精神疾病普遍存在的焦虑症状,患者若主动就医,必然对焦虑症状有很强烈的痛苦感受,有迫切的求治愿望,并可能有追求超出精神科医生力所能及的疗效及起效速度的期望。按照精神疾病患者本人和亲属最初的想法或意愿,患病后见到精神科医生似乎是找到了救星,恨不得医生只吹口仙气,病症顿消,完全恢复正常。至少,吃了医生处方的药之后,有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这个“急惊风”就成了客观真实的疾病现象。
在精神科病人的病情有“急惊风”性质的急迫,此时就需要知道精神科医生是怎样成了人们眼中的“慢郎中”的了。精神科医生在介入对精神科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后,他们的诊疗行为和相应的治疗效果,在外人看来,确实有点儿像是慢郎中所为了。
首先,相对于患者在向医生简单陈述之后,急于立刻就想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该怎样治疗、是否能治愈、大概多长时间治愈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的急切心情,精神科医生很难痛快利落地给出答案,这是人们得出精神科医生是“慢郎中”印象的第一个理由。
实际上精神科医生确实做不到像病人所期望的那样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地提供患者需要的答案。就诊断而言,精神科医生诊病过程要比一般内外科医生长很多、慢很多。他们要系统、全面地收集患者的现病史(参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