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病因

精神病还是精神病患者语言小改

你会经常称呼一个人“精神病”还是“精神病人”?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给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贴上”这种标签可以影响社会对他们的容忍度。

DarcyHaagGranello等发表在《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杂志中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对那些被描述为“精神病”,而不是“精神病患者”的人容忍度较差。

      

方法

    

格拉内罗和她的同事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研究研究生托德·吉布斯招募了三组参与者:名本科生,来自社区样本的名非学生成人和名专业辅导员和培训中的辅导员。

所有参与者都完成了所谓的“对精神病的社会态度(CAMI)”问卷调查。在四个方面衡量了他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权威主义,仁慈,社会约束和社区心理健康观念。参与者被要求在五点量表的范围内评定,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强烈同意”,分数越高表示越同意量表中的项目。这四个分量表各有10个项目,分数范围从10到50。

权威主义的观点认为精神病人是需要强制管理的一个低级群体;仁慈被描述为“基于人文主义和宗教原则的家长式的、同情的观点”;社会约束强调精神病人是对社会的威胁;社区心理健康观念是指传统(精神病院)与非传统(以社区为基础)卫生保健的思想。

如果参与者对待精神病人态度更积极,仁慈和社区心理健康观念量表得分就越高,权威主义和社会约束得分越低。

各组中分别都有一半的参与者进行“精神病”的调查,而剩下的一半进行“精神病患者”的调查。

      

结果

    

在权威主义和社会约束方面,大学生组对“精神病”的评分显著高于“精神病人”,在仁慈和社区心理健康观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社区成人组中,仁慈和社区心理健康观念量表得分“精神病”要低于“精神病人”,权威主义和社会约束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专业辅导员和培训辅导员组中,各量表评分结果与大学生组类似。

但是,当辅导员这个样本被分为两组时(已经获得硕士学位并确定作为专业辅导员的例,当前正在进行硕士学位的学生辅导员例),这四个分量表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正在学习的辅导员和专业辅导员,在社会约束方面对两种描述有显著差异,在仁慈和社区心理健康观念方面无显著差异;权威主义方面,专业辅导员对“精神病”评分更高,而正在学习的辅导员对两种语言的评分无显著差异。

      

结论

    

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的调查中提到“精神病”而不是“精神病患者”时,所有三组都表现出较低的容忍度,但是,他们容忍的方式不同。

当调查引用“精神病”时,大学生、辅导员和在培训的辅导员在权威主义和社会约束方面忍耐度较低,而社区成人在仁慈和社区心理健康观念方面的忍耐度较低。

      

讨论

    

研究结果强调了“人本位”语言的重要性。“人本位”语言是尊重个人人格,通过将其身份从他或她有任何残疾或诊断为残疾中区分开来的一种方式。

当你说“精神病患者”时,你强调的是,他们没有被自身的残疾所限定。但是,当你说到“精神病”时,这个人的全部定义就是残疾。

即使是每天都与精神病患者一起工作的辅导员,他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容忍度也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应带来一场改变,那就是社会如何对待精神病个体。格拉内罗说:“我理解为什么人们使用术语‘精神病’。与说‘精神病患者’相比,这样说更简洁。但是,该研究结果应该引起我们对语言的重视,它有助于改变人们对精神病个体的看法。”

      文献索引

DarcyHaagGranello,ToddGibbs.Thepoweroflanguageandlabels:“theMentallyIll”versus“peoplewithmentalillnesses”.The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doi:10./jcad.,publishedonline3January.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索取请联系我们。

      







































白癜风的问题
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by/1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