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病因

儿童常见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预,身心并重

?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低下,是指18岁以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不全/受阻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前者用智商反映,通常使用韦氏智力测试测智商值;后者指患儿生活自理、社交技能和责任能力等较差或障碍,可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予以评定。疾病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轻度患儿的智商在50-70。

干预治疗干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即儿童年龄越小,训练越早,效果越好。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特殊教育训练及其他康复措施。

目前,常采用教育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只有少数病因所致的精神发育迟滞可以进行病因治疗,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存在的各种精神行为问题,如注意障碍、行为异常、情绪障碍等,或伴有癫痫等躯体疾病,程度较严重干扰患儿生活、社交活动时可用相应的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但需注意,应从小剂量缓慢加量,防止不良反应。此外,也可试用吡拉西坦、氨酪酸等促进和改善脑细胞功能药物,需明确的是其并非特效药物。

家长如发现孩子有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表现,医院咨询或就诊。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治疗以非药物方法为主。

临床表现分为三方面。第一为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在社交接触中,缺乏适当的目光、表情、手势以及躯体姿势等辅助交流或互动手段,不能与同龄儿童发展伙伴关系,不能自发地寻求/分享愉快、乐趣和成就,社会交往中缺乏情感投入。第二为言语交流障碍:患儿讲话时间较同龄儿童晚,甚至年龄很大时仍“一言不发”。有些患儿虽有足够的言语能力但从不主动发起交谈或不能维持交谈;有些患儿讲话刻板、重复,不能进行扮演游戏或模仿社交活动的游戏。第三是异常行为方式:患儿可全神贯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模式,如有些儿童对旋转的东西表现出异常兴趣,喜欢不停转动身体,还可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如扭动手指、踮脚尖走路。此外,有些儿童可表现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分迟钝或过分敏感,多数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部分合并癫痫,极个别可表现出某方面的天赋如机械记忆力超强。这些特点通常均于3岁前出现。

干预治疗干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一般认为,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针对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专科医生、老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开展多模式、个体化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

家长如发现孩子有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医院咨询或就诊。

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以焦虑、恐惧和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特发于儿童期的情绪障碍,如儿童分离焦虑、社交焦虑、同胞竞争焦虑等,以及儿童恐惧症、强迫症、适应障碍、癔症等。此类障碍非常常见,由于与正常焦虑、恐惧情绪难以区分,家长不易察觉,通常被忽视。但该疾病对儿童情绪及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应给予足够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by/1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