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产科类 第三案 某之室,产后三四日,精神恍惚,语言错乱。
方:生洋参三钱,菖蒲八分,枣仁五钱,生黄芪二两,熟地五钱,元胡一钱,干姜三钱,荆芥二钱,生地三钱,枣皮二钱,怀药三钱,桂枝一钱,朱砂三钱(冲)。三付。
讲解: 产后气血外泄,元气大虚,一气空洞,最需调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郁冒,三者大便难。产后气血皆虚,而阴血损伤最重,所以产后三病,其实基本都是阴虚致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产后营养都不错,医院产后输液也很及时,所以明显因为阴虚导致的痉挛,已经比较少见了。但是中阳不运,气血双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大便不畅,还是很常见的。
此案,产后三四日,精神恍惚,语言错乱,估计是产后没有调养好,一气大虚导致的心神失养,所以用药纯以扶助正气为治。先以洋参补益五脏之气,洋参较人参,性略凉,气微急,更适宜此案急当养镇之需。菖蒲少许通心气,枣仁养心阴,使虚浮无归之心神,得洋参之滋,菖蒲之引,枣仁之安,回归本位,则精神自然安慧。此是救急之举,一气大虚,根基还是在于肾虚中土不运。所以接下来,大量黄芪补充流通一气的同时,生地熟地枣皮怀药并用,皆为滋养收摄肾气,以求治本。干姜运中,以成诸药补肾之功。
少量元胡通散瘀血,通畅一气道路,桂枝、荆芥升达木气,朱砂镇守心神。用荆芥,估计还是有些许外感因素,产后大虚,外感不宜过度发散,于补益药中略加升达即可。这个证,相当于产后三证的郁冒了。产后用药,扶正为主,流通为辅,这是诸药的用药原则。
扶正以补肾阴为主,要在运中焦的基础上,根据中土的运化能力,决定滋补肾阴的药量,土不运则肾不藏。流通主要从瘀血的角度用药,产后出血,必然多瘀,但用药宜少不宜多,多则伤正,徒然耗气而无益。生地镇降流通性更好,熟地滋养固守性更好,都需要,所以并用。
产科诸病,我的经验也很少,个人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原解: 此神不守也。神者,气血之主;气血者,神所凭依。产后三四日,精神恍惚,语言错乱者,此数日内气随血脱,气血两虚,神失所丽也。《脉要精微论》曰:“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夫病不在肌肉经脉筋骨,而在神明,去生近矣,然有虚实之分。《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乃邪盛也。《刺法论》曰“人虚则神游失守位”,乃为不足,如此症是已。 气血虚,不足以载神,而神失守,此病之所以不在肌肉经脉筋骨,而无定位也。然病虽无定位,而培养气血则有常经。人以中气为主,中气旺则上荣华盖而生血,下摄冲任而统血,故重用黄芪,而辅之以洋参。惟气虚则寒,必得干姜之温运,清阳乃升。血虚则躁,必得二地之润下,阴精乃奉。再得枣仁之敛气归神,硃砂之辟邪安神,则气血复而神明亦复矣。内蕴之气宜守,故用怀药、枣皮以守之;周流之气宜通,故用荆芥、桂枝、元胡、菖蒲以通之。 肝为风木之脏而藏血,血不足则生风,风气不能外泄,则壅于经脉,妨害气血之流行。二地、枣皮补水敛阴,息风之本,必得荆芥、桂枝疏肝泻肺、散风之标,以及玄胡活血利气,菖蒲开窍宣气,乃无遗漏,否则补而不通,未有不壅滞为患者也。 心肝为木火之脏,二脏血虚,必有化热之气。脾胃宜温,气虚则脾胃必有化寒之气。生地治心肝血虚所化之热,干姜治气虚所化之寒,熟地则补水而不清热,故有热者不可独用也。 《本脏篇》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夫以血气与精神并称,其相关并重可知。然由血气暴夺以致精神恍惚者可治;由精神内伤以致血气衰败者不可治。盖惟骤虚者可以骤复,若久病臻此,则本伐根坏,虽有智者,亦末如之何也已矣。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