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荐书·经典必读
1年深秋的一天,詹姆斯·默里紧皱着眉头,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然后背靠着书橱,轻轻的地叹了口气。
显然,这是有心事的表现。
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詹姆斯·默里博士,是《牛津英语词典》的主编。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牛津英语词典》的浩大编撰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接近完成了一半,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几千名志愿供稿人的辛苦劳动。其中,有一位名叫W.C.迈纳医生的人,他贡献了上万条引语,是这些供稿人中最多的,可以说是默里博士最得力的帮手。
20年来,默里和迈纳书信不断,探讨词典编撰中许多复杂细致的问题。不过,这两个人始终缘悭一面。默里是因为重任在身,无法离开编词典的总部——著名的牛津“缮写室”,而迈纳或许是因为性情羞怯,或者同样是因为工作忙碌,似乎根本无法从克劳索恩的家到牛津来。随着官方把荣誉一个个授予参与编写的人,默里想和迈纳见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认为,所有参与编撰的人都应该被奖励,迈纳做出的贡献是最不能被忽视的,他理应获得嘉奖。可是,迈纳始终不愿到牛津来,这让默里十分苦恼。
经过再三的深思熟虑,默里提出拜访的请求。没想到,迈纳医生爽快地答应了,并告知自己的地址。于是,在一个天气爽朗的星期三,默里先是乘坐火车到了克劳索恩车站,后来又乘坐马车几经辗转来到了目的地。一位神情庄重的仆人把默里引到楼上,两人来到了一间图书满架的房间,房间的正中央放着一张桃花心木的大办公桌,办公桌后面站着一个衣着整齐考究的人。
“这大概就是迈纳医生吧,”默里这样想。他停顿了片刻,便开始了练习多次的开场白:“先生,下午好!我是伦敦语文学会的詹姆斯·默里博士,《牛津英语词典》的主编,”默里的苏格兰腔抑扬顿挫,十分优雅,“终于能够见到您,这是我莫大的荣幸和愉快。先生,您想必就是多年来最勤奋支援我的W.C.迈纳医生吧?”
一阵短暂的沉默。房间里的钟表嘀嗒作响,外面走廊上的脚步声和钥匙相互碰撞的声音格外刺耳。那个人面带尴尬的表情,缓缓说道:
“很遗憾先生,我不是您要找的人。我是布罗德莫刑事精神病院的院长。迈纳先生是我们这里的病人,曾经杀过人,在这里已经呆了20多年了。”
2《牛津英语词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简称OED)堪称西方语文学和英语词典史上最全面最权威的造极之作。年,语文协会的理查德·特伦齐列举了当代词典的“七宗罪”,如废弃语词收录不全、词源探究不充分、义项划分不合理等等。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编撰一部囊括所有英语词汇的英语词典的构想,并号召广大志愿者参与进来,阅读文献书籍,收集引语例证,从而实现收录全部母语的目标。到后来,这个提议便发展成了牛津大词典项目。
缮写室里的默里(前排中间)
默里是大词典项目的第三任主编。在当时,他已经是颇有学术声望的语文学家,学识渊博,性格也很沉稳,是当时大词典主编的不二人选、核心人物,而曾经是美国陆军外科医生的迈纳,聪明、有胆识,只不过最后成了让人害怕的患有精神病的杀人犯。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因为一部字典走到了一起,他们和《牛津英语词典》的故事,吸引了后来的英国著名作家、记者西蒙·温切斯特。温切斯特发扬了编撰词典的严谨精神,在查阅考证了大量资料后,将这两个人的生前事迹和为编撰词典做出的努力写进了《教授与疯子》这本书里。
《教授与疯子》采用了多线叙事方法,分别介绍了对知识极度渴求的默里是如何从一个家境贫寒的裁缝匠儿子,一步步成长为英国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迈纳是如何从一个退役军医,发展成一个患有幻想型精神病人并在英国犯下杀人罪行的故事。此外,书中还记录了《牛津英语词典》如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3《教授与疯子》中提到,默里幼年早熟,神态庄重,有着高瘦的身材和长长的头发、红亮亮的胡子——典型的知识分子或艺术家形象。他求知的胃口大的惊人,小到传说故事,大到行星运行规律,他都有一窥究竟的渴望。结婚后,因为生计所迫,曾一度转行做银行职员,但是没有放弃对语言文学的探究。后来,默里被推荐加入了威严的、外行绝对进不去的语文学会,这对于一个14岁便辍学、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青年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大词典项目启动后,在发起者特伦齐因为公务繁忙、继任者柯勒律治因为体弱多病无法胜任工作的情况下,默里欣然接过了这个“烂摊子”。随后,他在住所的后花园建造了一个铁质的“缮写室”,还起草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请求广大英语使用者为语文学会的新词典阅读书籍和选取摘录的呼吁书》,发动热爱英语语言的人们贡献引文信息,为大词典提供材料基础。默里曾感叹道:“在很多方面,我觉得我和助手们就像是拓荒者,在杳无人迹的森林中披荆斩棘。”直到年去世,默里将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词典的编撰事业。
那么,迈纳为什么从医生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又是如何参与到词典的编撰中的呢?
精神病院中的迈纳
和默里不同,迈纳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族中。迈纳的父亲曾经开办过一家印刷厂,赚了不少钱,但是后来醉心于传教事业,于是便来到了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迈纳出生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小时便掌握了多种语言。他勤奋好学,但是却在锡兰火辣又暧昧的海滩上迷失了自己——13岁时开始对沙滩上的锡兰姑娘动了情欲的念头,即便父母对此有所察觉,将他送回美国,但是他还是慢慢地陷了进去。只不过,迈纳还是有控制念头的想法的,因为拥有宗教信仰的他始终怀有一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和情欲的念头交织在一起,在迈纳内心世界最脆弱、最容易被触痛的时候折磨着他,给他日后罹患精神疾病埋下了伏笔。而后来参加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被逼而做的一些事情,又成了他犯病的导火线。
战争结束后,迈纳的幻想型精神疾病开始逐渐加重。医院出来后,他打算去伦敦振奋起紊乱的精神,所以带着画笔、画架、水彩和书出发了。
不过,在一个发亮的日式盒子里,迈纳还放了一把枪。
在英国的兰贝斯,发病的迈纳用这把枪误杀了一个平民。由于有精神疾病,迈纳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关在了布罗德莫的刑事精神病院。他十分后悔,于是写信给死者的遗孀——梅里特太太,表达了内心的悔恨,希望能在经济上为她做点什么。令人没想到的是,梅里特太太不仅接受了他的经济帮助,而且还主动提出来探望迈纳。并且,在得知迈纳喜欢读书之后,大字不识一个的她一连几个月把书从伦敦带到精神病院来。在这些书中,正夹着默里的那封《呼吁书》,而当时迈纳正处于乐意钻研、乐于思考的积极情绪中,因此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写信给默里,表示愿意担任志愿者。
4粗粗一看,默里似乎和迈纳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他很穷而迈纳很富,他出身卑微而迈纳属于名门望族,他是英国人而迈纳属于美国人,两人的家乡相隔数千里之远。
但是,两人见面的时候,大概会吓一跳吧。他们的外貌出奇的相似:高个子、瘦身材、秃脑壳、鹰钩鼻。而且,还有又白又长的胡子。两人一见如故,在从克劳索恩回到牛津后,默里高度赞扬了他的这位好伙伴,严谨、细致、刻苦,“他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迈纳每个月都写信给默里,了解编撰委员会需要那些词的材料,然后他就开始阅读大量书籍,尽全力找寻相关的引语。
“单靠他提供的引语,我们便能够阐述字词近年的发展。”默里这样说道。
两个人建立了牢固而长久的友谊——其实这份友谊早在20年前就生根发芽。友谊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上,两人互相欣赏和喜欢,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词典的编撰工作,十分融洽。在此后的几年里,两个人会面了十多次,迈纳有时因为疾病的原因情绪低落且易怒,默里就留在牛津不过去;如果迈纳心情稍微平复能够接受安慰,默里就欣然前往克劳索恩。年11月,默里逝世后4个月,迈纳写信给牛津的默里夫人,把所有寄给默里的书交给她,麻烦她交给博德利安图书馆。从这往后,迈纳日渐消颓,衰老和精神分裂现象越来越严重。5年后的一个早春,85岁的迈纳在睡眠中安静地死去,虽然他患精神病,但是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长寿者。遗憾也好,苦难也罢,虽然疯疯癫癫过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有人同情他,有人接纳他,有人支持他,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年11月17日,《牛津英语词典》公布了年年度词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单词无法发音,因为它是风靡世界的一个emoji表情:
这正好是在默里逝世后第年。现如今,《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者们依然秉承着前辈们高度敬业的精神,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着这本人类历史上最权威的英语字典。可以说,《牛津英语词典》已远远超越了一部辞书的价值,它是不懈追踪语义演变的语词实录,是真实反映时代风气变迁的文化宝库,是自古以来人类执著探索的结晶。而不管过了多久,默里和迈纳,这对教授与疯子的CP所作出的贡献都不能被磨灭,值得被我们铭记在心。
《教授与疯子》如是书店有售
如是荐书往期精选:
这个奇葩老板,不让员工加班,还要员工在工作时间茶歇
他不是凤凰,却因一把火得以“重生”
跟着“食神”蔡澜去逛吃逛吃逛吃
跟这样的男票旅行,我愿意做安静的“迷妹”
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他最穷的时候沿街讨饭,最富的时候拥有整个国家
从女性的视角来看战争,结果是怎样的?丨他摆了一本书的龙门阵,却用诸多故事把大家给暖到了丨温暖的温,德行的德,中国最神秘外教的传奇一生
如是荐书???持续更新中……
后台菌说:
最近都在读什么书呢?你有什么最喜欢的人物传记吗?欢迎在后台留下您的看法和见解,悄悄话也行??,后台菌等你来撩??。
勾搭投稿、加入我们,
请发邮件至:sobook
qq.北京哪治白癜风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