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一个词特别火,那就是“空心病”。北京大学危机干预中心的徐凯文老师提出的“空心病”概念,他发现北大有30%的学生有“空心病”——缺乏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他因此质疑功利教育中“买椟还珠”的现象:在社会集体焦虑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缺失的内在价值感。如果孩子从小被功利的目标推着走,长大后就会变成没有内心尺度的“空心人”。
我在高校工作,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我在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所以我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一点沉重。
我今天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空心病”的问题,这是我杜撰出来的一个词语。当然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似乎有权力去发明一种新的疾病,这种疾病跟每个人大概都有关系。
不是学生空心了,是整个社会空心了
首先我想从今年发生的事情开始。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大约是北京时间14时,我的一位高校的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