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爱学习的人
都置顶了“请辩”
少数人可以提前看到未来
全文约为字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01生活空间的本质
前两天的《“格局”系列续——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一如格局系列首篇,受到大家的喜爱,看来“请辩”的深度成长氛围已经形成,这使我感到非常欣喜,也让我有冲动跟大家分享下“精神空间”的构想。
我在首篇中提到“精神空间”这个名词,绝非一时念想,而是在下一个时代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的。
在互联网诞生以前,我们只能生活在物理空间,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虽然从古至今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却并没有改变“生活空间”的本质,比如当你要听一场心仪的讲座,你依然需要跋山涉水,耗费巨大才能达成,只是从马换成了汽车、火车、飞机,路途从半个月变成了1天甚至是1小时。
那么如果一周后有第二场呢?你是留下来听完,还是一周后再来呢?我想这是个问题。报告厅只能容纳几百人,你抢不到票怎么办呢?这也是个问题。
因为地理上的限制,无论交通工具有多便捷,“生活空间”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的知识积累也一直是很缓慢的。
自互联网出现后,尤其是近10年的大爆炸下,你会发现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产生了诸多传统和现代知识的冲撞,很多之前奉为圭臬的经典,突然发现经不起聪明人的反复推敲,于是,多元分化在所难免。
我相信很多人有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大家突然都懂了很多道理,变聪明了,这就是革命的开始。可能有更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在目前的这辆车上,上车和下车有着多么大的区别,放心,以后一定会意识到的。
02精神空间领域
随着互联网工具的不断普及,一片片的领土诞生了,这些领土并非虚拟,而是真实存在着的,你看现在投资机构疯狂地在某些特定领域内跑马圈地。有专家斩钉截铁地说是泡沫,我想他们可能连泡沫是什么意思都不太清楚,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群只说不做的人,跟互联网初期发表评论的可能是同一拨人。
那么这些人都在圈什么呢?本质上是在圈领土。
有人会奇怪,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领土在哪儿呢?这就是我说的“精神空间”。
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