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患病影响

红书荣格手稿译介上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卡尔·荣格(CarlGustavJung,-),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早期与弗洛伊德合作,后分道扬镳,开始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一度备受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他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从内心探索最深处的自我。他将一些梦和幻象记录下来,整理成《黑书》,同时着手幻象内容的写作,形成私密之作《红书》。《红书》是荣格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

《红书》与荣格思想

张涛[1]

一、与《红书》的缘分

与荣格的翻译的缘分开始于年6月份,我在成都精神卫生中心开展工作刚满两年的时候,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编辑陈子慕偶然看到我博客转载的《红书》出版的新闻,希望我能参与试译。在两个月后得到答复,德文专业的林子钧主译德文部分,我则翻译SonuShamdasani的前言部分以及附录;然而,一年后,林先生由于交稿日期逼近而剩余译稿尚多,希望我能帮忙承担《审视》部分的翻译。而此时我刚好在临近赴法之前有三个月的空挡,于是在编辑协调下参与完成了这本书《审视》部分的翻译。

来法国后没有几天,一次上完课,跟导师一起搭乘地铁攀谈时,得知我参与《红书》中文版的翻译,所以提到当时Guimet博物馆正在因为法文译本的出版而举办的《荣格与红书》的展览,由于展览即将结束,故而抽时间前往。这次展览后发的博文,被《心理分析》的编辑盛叮咚见到,由于在筹备《红书》为主题的专刊,故而联系到我,并且邀请我作为译者,写些感想。这个缘分因此也延续和促成了这篇文章。

二、关于翻译

首先,出版方面,在年7月26日,荣格诞辰周年之际出版了中文译本[2],不过由于版权原因,这个译本没有包含Shamdasani的前言部分,共计5万余字,同时也没有原书的大量详尽的专业性质的注解。所以,如果没有林先生的让渡部分,我也没有这次与大家讨论的机缘了。这种机缘,好比种种葡萄酒酿制过程中需要的天时与地利,会决定酵母的发酵过程。它也使得本文得以发酵而写成[3]。

然后,对于我最初翻译的部分——Shamdasani的前言,对《红书》的相关背景、作者如何孕育到最终成稿以及出版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可惜由于目前无缘出版这一部分,不过下文涉及的红书相关历史性的信息均参照该引言;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越俎代庖之嫌——毕竟我并非主译,然可惜的是,林先生作为专业译者身份完成其工作,对撰写心理学相关的文章没有兴趣。所以,我就勉强从我翻译的部分《审视》出发,来简单谈一下。

我想从《审视》的最后一句话开始,那里,阴影对他说我给你带来了苦难之美。这句话点明了荣格在《红书》中开启的和展现的是他个人承受的精神痛苦,以及透过自我救赎而提炼出爱的路途。正是在这里,在他自己的混沌中,他遇到了上帝,开始他称为的“我最艰难的实验”。这个相遇起自卷一开场白《来者之路》,对圣经进行了引用,有可怖的通灵体验。

来者并非未来的代表,即便书中反复提及未来,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这一现象是以超越因果论的形式出现,展现出的乃是战争让每个人感受到冲突的存在,集体事件对人类内心的冲击,也是因此,战争作为能去向转化的目的,由牺牲而与来者紧密联系,构成了卷一的核心主题:

“时机还未成熟,但血祭会使它成熟。一天可以杀死兄弟而不是自己,时机就不算成熟。只要人还未成熟,可怕的就必会发生。但别的亊都不能教人成熟。因此,现在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这样革新才能出现。那随着太阳被覆盖而产生的血泉也是新生命的泉源。”[4]

即便提到新的宗教,所涉及的也是指向未来的意义。例如:“我:“对,那你认为,宗教的历史是指向一个最终目标的吗?”隐:“我读福音,找寻将要来临的意义。它那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意义,我们是认识的,却不认识它那秘密的意义,那是指向未来的。以为宗教之间在它们最核心处都不一样是错误的。它始终是这一个宗教,基本上是。每个后续的宗教形式都是先行宗教的意义。””[5]

这里未来的宗教的说法并不是荣格的发明,很多人的理解有误,我们需要回到一个背景,即尼采宣布上帝已死对当时的欧洲的冲击,荣格是处在这个洪流之中的。当时的哲学思潮(对荣格影响颇深)即对基督教有深刻的反思,并且讨论这个未来的宗教。也是因此,《红书》的大量对话都围绕着基督形象展开。“不该是我们背负基督,因为那是不能承受的,而我们应当成为基督,那我们的轭变得容易,我们的担子会变得轻省。”[6]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年11月荣格选择对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加以字斟句酌式的研读,这一定与当时荣格的探索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奠定了后来《红书》编撰的结构与对话风格。此外,年1月,最初记载的七次布道中与腓利门大量的对话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hbyx/12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