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在我国持续发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疾病种类,产妇在产后,面对的就是哺育小宝宝的重任,如果这个时候被患有产后精神病,对于产妇的身体甚至是小婴儿都是不利的,下面,就来看一下产后精神病的一系列检查方法。
产后精神病(PPD)亦称产褥期精神病,一般起病较急骤,临床上主要分为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症状性精神病三类。产褥期精神病的最大特点是病理性思维的出现,根据发病时间、思维特点,结合精神病学量表可以作出诊断,与其他产褥期精神障碍相鉴别。
一旦作出产褥期精神病的诊断对患者及其家庭均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诊断应极其慎重,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会诊确定。
1、包括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以排除与严重的躯体及脑部疾病有关的精神障碍。
2、心理测验:目前国内外尚无专用的辅助诊断产后精神病的心理量表但是可以参考使用下列心理量表:
(1)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我国对此表进行了修订,并已广泛使用。
(2)症状评定量表:目前使用的有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以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
(3)事件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量表围生期应激评定量表(PSS)是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使用的量表。不仅根据发病时间相关危险因素、病史及临床特征而且要进行全身和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心理测试等综合分析方能正确诊断。
导致精神病的因素有很多种
1、遗传因素:经过80多年的遗传学研究,目前一致认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如果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的发病率将达到35%~68%;而父母一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发病率也有15%~26%;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即使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家庭,其发病率也大大高于没有家族史的同年人。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精神分裂症是百分之一百遗传的,否则,我国的婚姻法就会有禁止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婚的条文。然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相当复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这种遗传是由许多基因的积累作用造成的。
2、性格因素:大量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前或幼年期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譬如孤僻、内倾、怕羞、敏感、多疑、怕见陌生人、与亲人缺乏亲情、不愿与同龄孩子玩耍,却常常与老头亲近,有时还会有一些奇特的动作和做出怪异的姿势,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主动性差、依赖性强、胆小、做事犹豫。有时莫名其妙地外出不归等。有的专家将这种性格称之为:分裂性人格。
3、内分泌因素:由于精神分裂症多数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阶段起病,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此病与内分泌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一点尚未得到大家的首肯。
4、病毒:有专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病毒感染所致。有报道说,在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培养中找到了病毒样物质。对此的讲法很多人并不赞同。
5、社会因素: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社会层次较低的人群中所占的比率较高,它与高层次人群之比约为9:1。据推测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困难所造成的心理负担重、社会应激多等有密切关系。
产后精神病的发生因素不是单一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上面,我们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为常见的一些患病因素,也希望大家,可以提前有所了解,特别是家中已经有类似疾病的发生,就要更加的重视起来,及时的做些身体检查,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