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预防治疗

产后5天患重症成木僵人nbsp

两年后,判若两人的她携女来院感谢救命恩人

两年前,产后五天的高龄产妇、有精神病史的秋雁(化名)突然出现了高热40℃、咳嗽、咳痰,行为冲动,继而进入木僵状态,医院束手无策,转至我院内科,诊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木僵状态、恶性综合症。该病例属国内罕见,没有治疗经验可借鉴。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内科作出大胆决定,冒险行“气管切开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连续20天的持续抢救,终使秋雁转危为安。

近日,秋雁和丈夫携女儿冒着酷暑来到我院内科,特地拜访她的救命恩人——内科主任葛晓燕及全体医护人员。

      重生之地触景生情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哎呦喂,秋雁精神多了,身体苗条了,都快认不出来了!”“没想到能恢复得这样好,真是一个奇迹!”“现在身体怎样?还在坚持服药吗?”……内科医护人员围住秋雁一家问这问那,脸上写满了欣慰和满足。

如果没有看到她颈前那块鲜明的疤痕(气管切开留下的印记),大家真的不敢相信,她就是两年多以前在抢救室与死神搏斗了20多天的秋雁。面对判若两人的她,内科主任葛晓燕、副主任徐静涛、护士长高月红又惊又喜,千言万语化作了一个个深情的拥抱。

作为唯一目击内科医护全程抢救秋雁的见证者,热情开朗、心胸豁达的秋雁丈夫面对昔日的救命恩人,连连道出了许多感谢之言,而他重复最多的一句就是:“如果没有葛主任的大胆决策,和内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就没有我家秋雁的今天!更没有我们这个完整的家!”

由于当时病情危重,那段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在秋雁的记忆中虽然不能清晰地回忆,但事后老公的描述,让她深知:是四院内科的医护人员顶着巨大压力才救了她一命!随着身体状况的稳定,加上女儿已经会走路了,她心中的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到当初的重生之地,郑重地向当年的救命恩人说一声“谢谢”!

这天,这个两年来缠绕心头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葛晓燕主任特地带着秋雁来到抢救室门口,隔着门指着其中一张床向她介绍道:“喏,那就是你躺了20多天的病床。”顺着那个指向望去,“重返故地”的她百感交集,泪湿双眼。

令秋雁一家感动的是,科室还专门为她女儿准备了一套沙滩玩具,并邀请他们一家共进午餐。“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四院内科‘白衣天使’的恩情,这里是我永远的娘家!”握住葛晓燕的手,秋雁激动地说。

            

冒险一搏赢得生机

史无前例创造奇迹

    

秋雁的精神疾病史详情,其母亲最为了解,可是在提供病史时,因为病耻感而刻意隐瞒,葛主任只能根据秋雁入院时口腔分泌物较多等表现,分析出所服药物。恶性综合症是抗精神病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死亡率高达15%-20%,而秋雁系高龄产妇,并发恶性综合症,且合并重型肺炎、急性呼衰及电解质紊乱等,这种病例在国内罕见。

“当时,亟待解决的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可是秋雁处于木僵状态,全身重度肌强直,按正常手法无法进行插管。”葛主任回忆,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最后由麻醉科与内镜室联手,颇费周折才将气管导管顺利插入,一周后又因病情需要给予气管切开,经积极抗炎治疗,大多数指征符合拔管,唯有精神症状致不能自行排痰成了难题。

按照治疗原则,木僵、恶性综合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秋雁当时好多体征属于禁忌范畴,在治疗上充满了矛盾。医院对恶性综合症合并呼衰认识较少,医院可以行重症救治的寥寥无几,无经验可借鉴,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没有先例。如果等待药物治疗起效,一方面可能加重恶性综合症,另一方面来讲时间长,恶性感染无法避免。病情不容过多考虑,葛主任立即组织内科与精神科、麻醉科一起对病情进行了评估,征得家属同意,斗胆冒险,史无前例地在气管切开下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由精神科、麻醉科进行操作,内科在旁保驾护航。经过三次治疗后,秋雁的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导管后转精神科,最终获治愈出院。

            

医患乃生命共同体

惟有信任才能共赢

    

在当时浑然不知、现在无异于常人的秋雁面前,讲起当年刻骨铭心的冒险经历,葛主任倍有底气:当时秋雁的治疗遇到了“死结”,需要有人去打开,我们当时所作的决定,就是在打开这个“死结”。

“说实话,如果我们只站在医生的角度,为了规避职业风险,放弃一搏没有任何错,但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必须给她生的希望。”葛主任坦言,作为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受益就越大。正因为家属给予理解和信任,愿意和我们共担风险“赌一把”,我们才决定了迎“险”而上,为秋雁赢得了生机。她说,秋雁是幸运的,这种幸运来自家属的信任和医生的不懈努力,来自于我院精神科与综合科之间的相互支撑。

据悉,秋雁出院后,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两年来,除了胜任本职工作之外,还考了两张证,发表了多篇文章。家庭生活也归置得很好,每天坚持身体锻炼,保持了健康体魄和匀称体态,和丈夫感情稳定,一家生活得其乐融融。“得了这种罕见病,大致有三分之一的人能生存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像秋雁这样,真的是史无前例的奇迹。”葛主任说。

患者的康复就是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也正是这份欣慰令他们每天充满动力与病魔搏斗,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着医患之间的庄严承诺——“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赴救”!

内科咨询电话

-

官方网址: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yfzl/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