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建设“图书馆之城”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大力建设“图书馆之城”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深圳市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做法
(深圳市文化局在全省图书馆工作会议发言稿)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进步,至2002年,全市有市、区公共图书馆8个,其中到达国家同级一级馆标准的4个,基层图书馆315个,其中社区(村)图书馆达标的204个,总藏量620多万册(件),户籍人口人均藏量到达4.4册,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加暂住人口)人均藏量达1.23册。据统计,市、区、镇、社区(村)图书馆日接待读者3万多人次,全年接待读者1000万人次,在方便读者、服务社会方面,初步构成了自己的特点。下面谈谈我们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抓计划
经过210多年的发展,深圳市的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水平,城市整体竞争实力居全国前列。为了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保持深圳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竞争力,结合国家“知识工程”、“千村书库”计划和广东“南粤美丽工程”对基层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深圳市委市政府于1997年制定了《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建立了我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市、区、镇(街道)三级公共图书馆络,明确了基层图书馆在我市图书馆建设体系中的地位,并明确了基层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具体步骤。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深圳也在市委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文化立市”发展战略,都把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圳市文化局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文化特点,努力寻求社会文化工作新突破,提出了“以创建文化先进区为龙头、以实现市民权利目的、以建设图书馆之城为特点的”整体工作思路。围绕这个思路,我们组织专家拟订了《图书馆之城建设计划草案》,对下一阶段基层图书馆建设目标进行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我市力争在未来3年内建成“图书馆之城”雏形。至2005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总量达40座,各社区(村)建有到达规定指标的图书馆(室)或文献信息服务站;每12----15万常住人口具有1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具有一个社区(村)图书馆(室)。全市常住人口人均具有藏书2册,户籍人口人均具有藏书6册的指标;实现全市书目数据统一检索,书刊借还实行一卡通制,通借通还;家庭联入数字图书馆,开通上借阅服务,送书上门。
2、抓规范
为了对条件不一的基层图书馆进行引导,使其遵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发展道路,我们在制度化、规范化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1997年10月,深圳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制定并颁布试行《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对深圳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划、管理、财政支持等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我市公共图书馆以政府支持为主导,以法制为保障的发展模式。
为了保证我市基层图书馆建设的范围、软硬件建设和工作人员管理、服务水平,我局根据全市基层图书馆发展的现实水平,经过调研论证,于2001年制定了《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业务规范》。《规范》对基础业务、读者服务、读书活动、地方文献建设及借阅规则作出了明确要求,使我市基层图书馆建设有了较为统一的业务和管理标准,是我市基层图书馆建设朝着规范化管理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3、抓落实
首先,领导重视,确保投入。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图书馆建设作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早在特区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八大文化设施”建设当中,且表现了“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八大文化设施弄上去”的战略眼光。随后,各区也陆续建起了图书馆。随着深圳城市发展和市民读书要求的不断增加,市委市政府投资7.5亿元,在市区中心新建深圳图书馆新馆。该项目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明年将对广大市民开放。市委宣扬文化基金对基层图书馆建设扶持力度也逐年加大,从1999年开始,累计支助基层图书馆补助资金509万元。
区、镇两级政府也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宝安区财政用于“百村书库”建设资金达1000多万,给予每一个村图书馆万元建设补助资金,镇政府则给每一个村图书馆万元的补助资金。由于政府扶持力度大,该区基层图书馆建设成果显著,该区127个行政村已有116个村建有图书馆,108个图书馆到达《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业务标准》。龙岗、南山、罗湖、盐田、福田等区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上都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财政支助计划。
其次,加强管理,建立机制。1是通过制定基层图书馆建设目标计划、签订目标制等情势,分解任务,把落实到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分别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签订基层文化建设目标制,把基层图书馆建设作为考评文化行政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我们通过以创建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制定了《深圳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工作考评标准》,把创建基层图书馆作为考核内容,促使基层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上台阶,对基层图书馆建设获得突出成绩的予以表彰。许多区政府进一步将进行分解,与镇(街道)签定相应的基层图书馆建设目标制。比如,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百村书库”,把创建村级图书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计划,并成立专门领导管理机构,区文明办也把具中医白癜风的治疗有一个村级图书馆作为考核文明村的标准之一,区文化局在制定各镇文化工作制中,明确把基层图书馆建设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2002年,该区展开创建文化先进镇活动,进一步明确基层图书馆建设任务,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争取基层图书馆建设获得新成绩。
3是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重要作用,对基层图书馆建设、业务进行分类指点。《深圳市社区(村)图书馆业务规范》是衡量我市基层图书馆建设各项指标的根据。根据这个《规范》,1999、2000、2002年3年中,我们组织专家对全市社区(村)图书馆进行了评估,前后评出204家达标社区(村)图书馆。在这些达标社区(村)图书馆中,有的图书馆不管从范围还是从管理、服务水平上说,已到达较高水平。如南岭村、西坑村和皇岗村图书馆,它们的馆舍面积都远远超过了100平方米的达标指标,有的到达800平米,藏书超过4万册,有的已达15万册左右,并以相当的速度在递增,基本实现了电脑管理。由于有了上述制度的保证,我市基层图书馆这几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的指标在全国基层图书馆建设中保持领先。
4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进图书馆业务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局对通过达标评估的基层图书馆和优秀社区(村)图书馆进行表彰、嘉奖,给每一个达标图书馆颁发“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络达标单位”牌匾,补助2万元购书经费和ILAS图书管理软件。另外,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定期组织村级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单位,建立典型,从而有效地增进了基层图书馆业务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以上措施的保障下,我市基层图书馆有了很大发展,全市已具有308家社区(村),馆舍面积达42219平米,总藏书355万余册,初步构成了社区(村)图书馆络。
4、抓创新
(1)建馆模式创新。其一是村级(社区)出人、出房和自建,镇、区两级财政补贴资金,市里实行达标评估嘉奖和资助的模式。如宝安区提出“百村书库”计划,累计投入资金6300万元;龙岗区政府规定每建一个社区(村)图书馆区财政给予5万元的补助。龙岗区布吉镇给每一个村图书馆万元购书经费。其二是政府气力与民间气力相结合模式。在我市基层图书馆建设进程中,除政府气力外,民间气力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盐田区社区图书馆接受社会捐书价值达300万元,龙岗坪山镇坪环村发动村民和企业捐资捐书兴修图书馆,石井村在建图书馆进程中得到了外商的支持;3是公益性与准公益性相结合的模式。这类模式在保证基层图书馆的公益性的同时,为了增强图书馆的造血功能,给予图书馆适当的经营权,获得适当的收入。如龙岗区布吉镇樟树布村村委为办好村图书馆创造条件,将村委附近的店铺无偿转让给村图书馆,图书馆则保证图书馆正常开放,并无偿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图书馆在行使正常的图书借阅功能时允许图书馆展开售书租书服务,同时,村委出资为图书馆开办多媒体阅览室,作为图书馆另外一收入来源。
(2)服务方式创新。2002年,我局从全市基层图书馆中挑出三个条件较好的社区图书馆进行试点,进行馆际联、上借阅、通借通还等方面的尝试,寻求新的基层图书馆建馆模式和服务模式。试点的主要内容是:社区提供图书馆场地、设施,同时配备图书管理人员,深圳市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社区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馆际联,实现通借通还。深圳图书馆出了对社区图书馆进行业务指点外,还负责对读者通过社区图书馆上借阅的图书进行配送,市文化局则负责为社区图书馆定阅200种报刊。这类3方合作创建基层图书馆的模式针对性强,有效地解决了场地和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由于社区图书馆开到读者家门口,读者可以享受深圳图书馆上借阅、专人送书上门的服务,改变了图书馆传统借阅方式,方便了读者。
5、大力建设“图书馆之城”,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今年,我局把建设“图书馆之城”作为深圳市社会文化工作实现突破的重点工作目标。在“图书馆之城”计划方案中,我们拟定要用三年的时间初步把深圳建设成为以全市地域区划和数字络为基础,联合市内各大图书情报系统,建立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立足基层、面向大众、布局公道、服务便捷、技术先进、覆盖全城,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先进,资源充分同享的“图书馆之城”。根据这个计划,到2005年,我市将到达每12―15万常住人口具有1座公共图书馆,1.5万常住人口具有1个社区(村)图书馆(室)或数字式文献信息服务站的标准。各区、镇(街道)要分别依照国家地(市)级和县级图书馆标准建设独立建制的图书馆。建构一个全市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成与深圳发展相适应的、特点化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大力推动服务创新,实现全市书目数据统一检索,书刊借还“一卡通”,展开送书上门服务,建立现代书流系统,家庭联入数字图书馆。通过努力,我市图书馆整体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络化及资源共享程度到达新的高度,基本满足市民对图书信息情报的需求。
虽然我们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我市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市”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战略,把我市基层图书馆建成为社区的学习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为把深圳建设成为高品位的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